近日,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了《關于推動黨史學習教育常態化長效化的意見》,并發出通知,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。廣東司法行政系統堅持不懈把黨史作為必修課、常修課,深入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,用心用情用力解決群眾的操心事、揪心事、煩心事,鞏固“我為群眾辦實事”實踐活動成果,走好新時代黨的群眾路線。
佛山
鎮級涉僑公共法律服務中心揭牌
3月21日,佛山市九江鎮涉僑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在九江鎮僑務辦揭牌成立,通過構建現代化公共法律服務體系,創新基層治理模式,推進涉僑領域矛盾糾紛多元化解,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。該服務中心是佛山鎮(街)首個涉僑公共法律服務平臺。
據悉,該平臺通過建立線上線下法律服務平臺、完善法律服務工作機制等平臺建設,協同僑務、司法、公證、調解、律師、社工、團委、高校法學院等多方力量,構建起涵蓋開展法律咨詢服務、協助申請法律援助、開展法律政策宣傳教育、做好矛盾糾紛調解工作、代寫相關法律文書、開展公證服務等服務工作,為海外鄉親與九江溝通聯系建立了“連心橋”,搭起了解決困難的平臺。
江門
周六一小時義務法律咨詢
江門市司法局深入推進“僑都賦能”工程,以江門市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平臺為載體,推出“律動僑都 法潤江門”——周六一小時義務法律咨詢活動,至今已舉辦4期活動,各輪值律所律師參與人數達七十多人,共接待來訪群眾40多人次,現場為群眾解決問題22件。
據了解,為方便廣大市民前來咨詢相關法律問題,周六一小時義務法律咨詢活動定于每周四前在線上向社會發出預告,鼓勵群眾前來咨詢,幫助群眾解決法律問題。其次,活動要求律師與來訪群眾要真誠溝通,耐心交流,真正了解群眾的訴求和困難,引導群眾通過法律途徑解決問題,真正做到遇事找法,解決問題靠法。
肇慶
法援惠民生,助力農民工
3月21日下午,受援人何某來到肇慶市高要區法律援助處,將一面“真誠為民 熱情服務”錦旗親手交到法律援助處工作人員以及律師手上,表示對他們的感謝。
據悉,2021年5月21日,何某在用人單位處上班時發生事故受傷,導致腰2、3右側橫突骨折,經鑒定,其勞動功能障礙等級為9級。事發后,用人單位卻不愿向其支付工傷賠償費用,為了維護自身合法權益,何某來到肇慶市高要區法律援助處,申請法律援助。
經了解,何某符合法律援助條件,申請事項屬于法律援助范圍,工作人員隨即為其辦理材料審核、政策解釋,當場受理受援人的申請并指派律師代理該案。最終,何某全額收到用人單位支付的工傷賠償費用,事情獲得了圓滿的解決。
廣東省法律援助基金會
“援藏”律師開展普法宣講活動
3月16日,西藏林芝市朗縣中學開展“開學第一課 法治伴成長”為主題的法治宣傳教育活動,我省“援藏”律師鐘俊瑾作為主講參加活動。課堂上,律師用通俗易懂的語言,幽默風趣的方式以案釋法,講解了《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》《未成年人保護法》等法律法規和安全防范常識。此次活動,共有300余名教師、學生參加,各類法律知識宣傳冊600余份,發放禮品200余件,直播平臺累計1500余人觀看。
另外一位“援藏”律師李海疆九次走進校園,結合校園安全問題和青少年違法犯罪典型案例,分析青少年違法犯罪的成因和危害后果,引導學生要引以為戒,學會分辨日常生活中的不良行為和不法行為,自覺抵制各種引誘和侵害;遇到侵害時,及時尋求支持和幫助。
廣東司法警官職業學院
開展黨史紅色教育宣講課堂
近日,廣東省司法警官職業學校“星火青春”實踐服務團以“學黨史、講黨史”為實踐主題,創新服務形式、豐富活動載體,將紅色教育與“三下鄉”社會實踐相結合,與壹基金公益組織合作,面向韶關地區流動和留守兒童開展黨史紅色教育宣講課堂。實踐團著重宣傳紅色教育,在當地社工組織的幫助下,創新活動形式,利用直播平臺,與城市流動兒童、農村留守兒童云讀黨史立體書,云演繹紅軍長征過粵北的故事,云傳播嶺南大學抗戰期間的奮斗史,將紅色教育滲透在青少年的生活中。
此外,在“三下鄉”社會實踐后續的“返家鄉”活動中,實踐服務團通過贈書、云生日會等多種形式,表達對城市流動兒童、農村留守兒童及其他困難兒童的關心和關愛,與兒童共建緊密情感。